过去几年,为了获得巴黎残奥会参赛名额,辜海燕辗转世界各地参加比赛。即便手腕、腰上都有伤,但她依然没有放弃,“击剑运动就是这样,三天不练手就会生,所以这几年我几乎没有放下过剑。”辜海燕的身上遍布淤青,“像被人打了一样。”“可能是我本身性格就比较男孩子,就觉得还好,以前会有点矫情,但比赛教会了我,受点伤不算什么,留下遗憾才是最难过的。”24岁的她说。每次在赛场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,都觉得无比自信。
“与个人比赛不同,团体赛重在配合,我们是一个整体,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,也不会有最后的好成绩。”对击剑队员来说,想要取得好结果,就要一剑一剑去拼,抓住所有机会全力以赴。“有人说,没打好就当积累经验了,但我感觉人生没有多少个4年,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,不能放过任何一次机会。”
那束光指引,
黑暗中我也不会投错方向
投掷圈后缘,单手握住铁饼,身体旋转三周,用全身力量以最快出手速度和最佳角度将铁饼掷出……这一系列动作,田径投掷运动员张亮敏重复过成千上万次。无论严寒酷暑,每天清晨热身完,掷铁饼训练是她的必备项目。
在巴黎残奥会田径女子铁饼F11级决赛中,中国队上海选手85后姑娘张亮敏以39米08的成绩获得金牌。
由于视障,张亮敏的小学至初中生活都是在盲校度过的。16岁那年,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,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.7米、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。2001年张亮敏入选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,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参加残疾人体育训练。
因为每天要做技能与专项力量训练,她的腰和膝盖经常受伤,功夫不负有心人,出色的成绩给了她最好的回报。作为残奥会的“六朝元老”,张亮敏的此次夺冠似乎是“意料之中”,这次已经是她连续第四次蝉联该项目金牌。
“不是因为命运的偶然,才让体育选择了我,而是命中注定,我要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获得生命的滋养、绽放生命的力量”“祖国和人民是我的坚强后盾,也是我愿意奉献终身的无穷动力”。
每一次的配合都默契无间
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中国女子坐式排球,队里的主力队员中有8名来自上海。她们在本届残奥会女子坐排小组赛、半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,在决赛中迎战美国队,摘得银牌,打出了中国队的精气神,展现了良好团队合作和顽强拼搏精神。
坐式排球是排球的一种变体运动。比赛中双方各上场六名运动员,他们保持坐姿,利用手臂的力量在地板上移动。与奥运会排球相比,坐式排球的球场更小,球网更低,比赛节奏明快,竞争激烈。
女排队员们的手、肘、臀满是训练结出的老茧,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、自立”的残疾人精神。她们的每一次扣杀、每一个防守,都是对生命的礼赞,对梦想的追求。
在这支队伍里,有“元老级”人物吕红琴、“狠角色”章飞旭,有从游泳转行过来的“多面手”胡慧子,有经历车祸后重新站起来的王亚男……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励志小说。她们虽然年龄差距大,可在球场上的配合简直就是天衣无缝。她们来自一个队伍,更是来自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。
都凝聚着她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